查看原文
其他

欧盟“碳中和”玩崩了,中国为何还要继续?

闲蛋黄 伊森艾玛 2023-06-22


15世纪葡萄牙远征世界,到18世纪后期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欧洲人尽管“内卷”成性,无外乎就是你抢我的地盘,我抢你的地盘的区别,反正肉烂在锅里。后来,北美大陆的美国崛起,法国和英国人都被赶跑了。美国把拉美当成自己的后花园,老欧洲就开始在走下坡路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经济超过英国,可美元在世界的影响力还不足以称王称霸,直到两次世界大战把英镑干趴下,美元与黄金绑牢巩固,才成为国际支付货币(布雷顿森林体系)。


冷战背景,无论任何阵营都要发展经济。美国一家独大,整个欧洲都被攥在手心里,前有苏联毛熊在那立着,后有第三次工业革命红利输送,欧洲即便心有不甘,在世界舞台上还是会选择做美国的附庸,一唱一和。美元通过金本位支配全球金融,但人算不如天算,二战的两个主要战败国德国和日本发展势如破竹,世界经济格局被打破。一个残酷的现实摆在美国当家人的面前,就是黄金不够用了,且美元开始被遗弃。为了不走英镑的老路,美元不得不与黄金分道扬镳,傍上能源之王——石油,美元金融秩序才又稳定下来。

长达20年的石油危机,美国为能源独立,深层次介入中东地区事务。美元信用又经常透支,不甘心被美国盘剥的欧洲联合起来,不仅发行自己的货币,还想挑战能源的话语权。当然,欧洲是没左右石油定价权的能力,只能谋求能源转型。第三次石油危机不久,欧洲开始力推新能源,2000年以前的美国几乎没把这当回事。欧洲可乐坏了,算是看到了机会,在内部大力推动能源转型。如果未来是新能源的世界,欧洲不说去压美国一头,起码能做到与美国分庭抗礼。不过新能源一下子还指望不上,旧能源该用还得用。欧洲是不缺煤矿的,但油气资源缺口很大。拥有现成油气运输管道的资源大户俄罗斯,无疑是欧洲能源“供应商”的首选,这也是俄罗斯和欧盟石油(天然气)合作,能源血脉相连的由来。


“碳中和”之路

1896年,瑞典物理化学家提出人类向大气排放CO2可能会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升高;20世纪50年代,科学界对气候变暖形成共识,开始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和温室气体的关系;20世纪60年代,许多科学家认为世界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升温挑战,原因是化石燃料使用导致CO2在大气层的快速积累;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环境署和世界气象组织成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IPCC得出结论,大气层CO2浓度增加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而化石燃料消耗是CO2浓度增加的最主要原因……



如果只是科学家呼吁,在联合国搞点公约什么的,其实P用没有。碳中和在欧洲政治能呼风唤雨的关键,与“绿党”的兴起有很大关系。世界上最早的绿党是1972年成立的新西兰价值党。绿党在二十世纪后半期开始在欧洲扩散,最著名的就是德国绿党。德国、芬兰、瑞典、意大利和比利时等国的绿党组织先后入阁,欧洲十几个国家的政府中一度都有绿党成员,法国绿党在2002年大选中得票甚至超过了共产党。德国的“红绿灯”现政府,绿党也占有重要一席。

与传统政党不同,绿党的意识形态希望超越阶级界线,超越左派和右派,把与人民和自然界共存亡看作是自己的最高目的。绿党的主张既不是资本主义的,也非社会民主主义的,更不是社会主义的,出发点是全人类的。各国绿党在理论纲领、意识形态、政策主张及组织原则等方面都有共同的特点,首要一点就是“生态优先”。从时间上来看,“碳中和”的提出发展,与“绿党”的崛起基本同步,所以“碳中和”的提出更像是一种政治诉求。


1992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欧盟最早提出气候发展权问题,将全球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紧接着,199712月在日本京都签订《京都议定书》。其目标是“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进而防止剧烈的气候改变对人类造成伤害”。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本应将其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7%。尽管克林顿政府签订了《京都议定书》,但共和党控制的国会参议院从未批准该议定书。小布什政府上台后,美国政府迅速宣布“退群”。


为应对气候变化,197个国家于20151212日在巴黎召开的缔约方会议第二十一届会议上通过了《巴黎协定》,主要内容为:将全球气温升幅限制在比工业化前水平高2℃以内,并寻求将气温升幅进一步限制在1.5℃以内的措施;每5年审查一次各国对减排的贡献;通过提供气候融资,帮助贫困国家适应气候变化并改用可再生能源。《巴黎协定》的签署,标志着全球碳中和行动的开始,全球很多国家开始提出自己的中和路线及碳中和目标。于是就有了2020年中国联合国的双碳承诺,要力争于2030年前,使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并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3060”计划。

“碳中和”作为一项政治主张,首先需具备两项基础条件:一是政治意愿,二是财政储备。这不是一个基于市场的选择,需要政策、政府导向,需要强制、权力导向,绝大多数国家的碳中和目标只是在讨论作秀中,推动目标承诺最有力的应该是国家立法,其次是官方发布的政府产业政策。最早实际载入法律承诺的是瑞典2045年目标,之后丹麦、法国、匈牙利、新西兰和英国也将碳中和目标通过了法律。受俄乌战争波及,目前欧洲不仅要面临油价、天然气价格、电价以及物价的全面上涨,还要扛住突如其来的寒潮。民众纷纷在室内穿起毛衣,德国、波兰等地的民众则疯狂涌向木材厂,购买木材烧火取暖。据外媒报道,德法两国将放弃“碳中和”目标,重新开始烧煤炭。



碳交易背后的谋略

2015年,奥巴马政府承诺减排,并签署行政命令,但特朗普上台后就宣布,美国不会履行承诺。2021422日,拜登在领导人气候峰会开幕式发言中又宣布,将扩大美国政府的减排承诺。



美国反反复复,碳中和是又想通了?还是形势所逼,石油美元在走下坡路,美国不愿意放弃美元霸权必然会拼死相争,寻找新的货币锚点。黄金是不可能了,体量规模太小;粮食作为第一产业的附属产品,对经济和金融也不具备支撑作用;反观碳定价则不同,能源作为经济的核心支柱,在“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可以卡死一批国家贸易。当欧盟、中国、美国三个头部经济体玩家入局,全球体系秩序新框架就大致形成。


欧盟在碳中和领域入局早,投入的人力和财力较大,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UETS)于200511日正式实施,是全球规模最大、运行时间最长的碳市场,可供交易的产品种类齐全,包括配额现货及金融衍生品等。由于较早完成工业化以及产业转移,叠加近年来清洁能源革命,欧盟地区的二氧化碳排放已达峰值,目前碳排放处于下降阶段,因此掌控了制定全球碳排放标准的话语权。欧洲碳交易成交额占据全球88%以上的规模,欧元成为全球碳交易的主要结算货币。全球主要的碳交易所中,逾一半位于欧洲,并大部分以欧元为计价单位。

欧盟本来指望着推动全球能源转型,甚至主导未来的市场格局,和美国掰一掰手腕,现在却弄得“疾病缠身”到处找电线杆寻医问药。从生活到生产,天然气已经成为欧盟的主要能源之一。据德国联邦统计局公布数据,2020年天然气占德国工业总能源消耗的31%,电力占21%,矿物油及其产品和煤炭各占16%,是德国最重要的工业能源。俄罗斯的东西不让买,之后的问题就接踵而至。欧盟很多基础设施已经弃用许久,重启需要时间;而美国液化天然气出口欧洲的,基本都是页岩气,本身并不环保,用这样的碳中和能源,不是在打欧盟自己的脸吗?


除了美国以外,欧盟又把希望寄托到非洲阿尔及利亚等国。意大利跑去阿尔及利亚买天然气,西班牙马上甩脸色闹情绪,打乱人家的生产节奏,还会引起价格竞争。非洲油气储量大国,普遍生产能力不行,技术、运营这也不是一两下就能学会的,再多建洲际管道,要多花钱不说,没个三年五载还别想使用。

欧盟着急上火,除了怕油气断供以外,还有就是价格因素了。去年以来的能源价格翻了4倍,粮食,原材料也一路看涨。山姆大叔这边又从仓库搬出祖传的镰刀不断加息,人家是收割世界财富的,本国的通胀没不下来也没关系。可欧盟要是在年内跟风加息,若通胀没下来,却引发南欧新的债务问题,那就麻烦大了。暂时的困难,并不会让欧洲放弃碳中和这个大目标,只是减缓推迟。再强调一遍,这是基于经济战略的政治主张,不会说变就变的。

新兴市场国家碳中和的态度

包括俄罗斯、中东国家在内的欧佩克主要油气出口大国认为,国际能源低碳转型加速推进将严重威胁油气出口国的经济支柱,进而影响社会及国家安全。但在全球减排大趋势下,也不得不提出本国碳中和的目标,起码要做做样子,给国民交差。

印度认为,碳中和目标政治意义大于实际,印度总理莫迪在COP26期间提出到207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东盟大国印尼一方面提出碳中和目标,“到2030年实现碳达峰、207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另一方面又明确表示不会以牺牲经济为前提追求更为激进的气候目标。

拉美国家智利、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危地马拉、巴拿马和秘鲁等中型经济体,在气候变化议题上态度积极。但大型经济体则态度消极,巴西曾一度扬言要追随特朗普退出气候协定,阿根廷和以委内瑞拉为首的美洲玻利瓦尔联盟等,则坚持要保留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要求发达国家承担历史责任率先采取减排行动。

“碳中和”的未来一定和强权崛起并行,它是小区域内的政治选择,然后再放大到全球范围,去建立全球化通行的游戏规则,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根据产品“碳足迹”征收不同的“碳税”。具有低碳生产能力的国家,就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绝对的优势,掌握像“石油美元”一样的主场优势。

20217月,中国建立了自己的全国性碳交易所——上海碳交易所。截至20211116日,全国碳市场共运行80个交易日,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2703万吨,累计成交金额11.93亿元。我国碳配额现货交易量是同期欧盟碳市场的4倍,韩国市场的18倍,位于全球主要碳市场首位。美国虽然很早就建立了芝加哥气候交易所,但已停运很久,其区域性的碳交易市场发展还不是很积极。


短期内,我国能源消费将依然以煤炭为主导。2021年,中国每年消耗天然气达3600亿立方米,伴随中国“双碳”工作的推进,对天然气的需求每年以10%-14%的速度递增。与英国长期依赖于现货市场“捡漏”式购买截然不同,中国进口天然气主要依赖长期供货合同,早在2014年中俄两国就以0.35美元/立方米的价格订立超过4000亿美元的天然气合同。202112月中国液化天然气现货价格比11月大幅下降45%,与欧洲市场形成巨大反差。

能源“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更放心。传统能源逐步退出,是需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的基础之上的。为尽早达成“双碳”目标,我们的能源企业也要加快研发风电、光伏、生物质能等多种清洁能源,步步为营,稳扎稳打,以改革目标引导技术发展,以科技成果实现低碳用能,逐步降低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高的局面,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总之,“碳中和”绝不仅仅是为了能源转型这么简单,也不单单是爱护地球的低碳环保这么幼稚。毕竟人类毁灭不了地球,最多也就是自毁前程。所以,即便欧盟“碳中和”玩崩了,中国一样会继续推进,为人民币的崛起添砖加瓦。

往期文章:

泰国版肯尼迪家族,西瓦那家族的跌宕起伏

日本人下了班不回家,都在磨蹭啥?

一旦芬兰加入北约,俄罗斯还会以武力阻止吗?

马来西亚华人的过去和未来

越南、印度订单拿到手抽筋,中国世界工厂的名号是不是要易主了呢?

美国后院起火!中国乾坤大挪移,跑到拉丁美洲抄底

美国流浪汉的循环怪圈

拉帮结派,从政治蔓延到经济领域,G20峰会风起云涌

历史将证明,建设宝钢是正确的

中国第三艘航母要来了,老将军不用再踮起脚看人家美军航母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